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73 (第2/2页)
载时候只能将这部分记录下来。 顺带说一句,中国史家记录时候有个规矩,就是【我不确定的,没办法确定的东西只要它存在了就得记录下来,留给后代人去考证】 譬如就是关于始皇他爹是吕不韦还是异人的问题== 当时在汉代的传言中就有嬴政是吕不韦儿子的说法。所以在写的时候,司马迁将这个记录下来了,但是他个人倾向于始皇是异人的儿子,所以在写中,(也就是正文)他写的是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 哪怕司马迁本人不喜欢秦始皇,他也不会抹黑他(最多塞点私货)这就是史家的格调。 所以那些说司马迁抹黑始皇帝的……真的是有失偏颇了,他最多就是明着表示ANTI始皇而已。 譬如除了开头,他称呼嬴政都是叫他秦始皇。 皇和帝那个字更重?其实是帝更重啦,否则始皇为啥硬要把帝加上去。 皇是开始者的意思,帝是巅峰的意思(大概意会一下)所以在司马迁的眼中就是我承认你是开创者,但我不承认你是做皇帝这个行业的巅峰。 他的想法是一家之言吗? 当然不是,从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就能看出来了,这是长时间来学者、史家、诸多帝王级别、民间的共同认可。 其实所有研究历史的人对于常规上的帝王评价都不会很高,就是因为史家站在了历史长河的上空俯瞰这一切,我们后代人记住的是秦皇一统汉武扬威,他们看到的是人口的骤减,是哀嚎遍野,是人竟相食。 但是汉武帝总体评价高于秦始皇,主要原因还是汉武帝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反省了,而且毕竟汉武帝前几年的确有功绩打底,而秦皇直到死都不承认自己是做错了。(其实我觉得也不是他的问题,老秦家八百多年都有这个问题,多难兴邦,盛极必骄,这是祖传的。由此证明始皇大大肯定是老嬴家的种) 关于商鞅的问题 文中的故事是真的。赵良当时是劝他说你该退下来了,你的情况已经十分危险,再不走就走不掉了。然而商鞅拒绝了。不久之后孝公死亡,他被人捉拿论罪后来出逃,逃不掉,就逃到封地谋反,结果秦军太强谋反失败抓住被杀。 其实我们都可以理解。 中国传统就是自己多做一些,只要为了孩子未来的日子好过一些多苦多累都不怕。商鞅变法之初受益的都是年轻人,商鞅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给了他们崛起希望的人。 但过了二三十年,这些活下来的年轻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发现自己奋斗一生的结果并没有办法庇护子孙,他们赚再多的钱,公爵再大,孩子还是必须要上战场,一个不当心小孩命没了,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 ——俺们愿意锻炼自己孩子把人送上战场和被迫必须把人送上去这是一个概念不? 所以新一代的老秦人也不支持商鞅了。 其实他们都没错,但是忘了国家的情况是变动的,在不同的时期一定要根据国家情况进行变动和微调,是政策来适应国家,而不是国家来适应政策。 政哥……不是重生的,但是……(砸吧砸吧嘴) 第163章战国风云(16) 周王历五十五年九月,秋。 距离那一场惨烈的战事已经过去了近两月,长平之战战败后秦军本打算一鼓作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