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2章 大宋的火器? (第2/2页)
有三人持着竹子,竹子上有洞孔,在里面填充了火药,加上引线。 然后加了一根火绳引线。 等点燃引线,那竹中顿时发出轻微的爆破声,一团火焰从竹口喷了出来。 火焰一出来,三人便提着竹竿相互配合摆动,仿佛在守城一样。 这正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 很原始,但是比震天雷的效率要高太多了。 试想想震天雷扔下去,爆破一声,有时候说不定还炸不到人。 而这种“火枪”可以在敌人还在云梯上的时候使用,虽然一次使用时间不长,但只要有火焰喷出来,瞬间能让一个攻城士兵倒栽下去。 那种场景,就像用火药在烤蚂蚁爬墙的一样。 人怕火,这是本能。 不多时,那火焰燃烧完。 赵宁满意地点了点头,接下来陈规又开始安排。 这一次依然是竹筒,只不过明显比刚才的竹筒要粗,要短。 长度无所谓,主要是够粗。 够粗才能有充足的东西在里面,再将东西射出来。 巨竹中间有一处孔洞,那几个人往孔洞里填充了一些子窠(ke),将子窠压到前面,然后开始加火药。 最后放了一个引火绳。 将引火绳点燃后,发出一声爆破,里面的子窠顿时倾泻而出,竟然全部射在对面的墙上,留下了大一片印记。 这下把赵宁惊喜得忍不住拍手叫好了。 这就是突火枪啊! 见赵官家满意,陈规也舒了一口气。 别看它简陋,这东西绝对是划时代的! 人类第一次开始用管状发射子弹,是后世火枪的雏形。 赵宁很满意,他说道:“此物守城可还行?” 陈规说道:“此物守城可行,可以远程对敌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和干扰,只是竹子的使用次数可能不多。” “那就用铁,如何?” “用铁?”陈规有些惊讶。 听说之前赵官家给了军器监一些图纸,说是什么火炮,也是用铁,直到现在都还没有造出来。 赵宁问道:“能否用铁?” 陈规想了想,说道:“倒是能够造出空心的铁棍来,臣可以再试试。” “一定可以!” 赵宁也不求立刻造出什么火绳枪、燧发枪之类的,那不现实,但至少可以造出铁质的管状武器用来守城。 “哦,对了,官家,这些是我们在这段时间制作的时候的过程记录,请过目。” 赵宁接过来仔仔细细看完,他虽然不是个工科生,但这种原始的制造原理他还是能看懂的。 看来格物院在制造火枪和突火枪的时候,积累了不少心得。 赵宁这种理科弱鸡一眼就看出来问题来了。 并不是说陈规的逻辑有问题。 问题出现在度量衡上。 例如火药的配比,火药的填充,计量都不大。 古代最小的记重单位是铢,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可问题是,怎么称重一铢? 或者十铢? 例如要放入十五铢火药进去,怎么放? 这些都没有标准化。 没有标准化,就无法精准的记录实验结果。 无法精准记录的实验结果,就等于白做了。 人类科学是一代一代人积累出来的知识。画凌烟的回到宋朝当暴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