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曲端陛见 (第1/2页)
与曲端一起来的还有泾原路新任经略使王庶的弹劾奏疏。 弹劾谁? 肯定是曲端! 曲端绝对是大宋西北第一问题人物。 这家伙正史上是被张浚和吴玠联合起来杀死的。 而吴玠,最开始其实是跟着曲端混的。 既然吴玠跟曲端混,为何还要向张浚进言杀曲端? 问题就出在曲端自己身上。 张浚去陕西搞大战略,去后当然是要搞好各方关系,提拔优秀人才,这没问题。 而且张浚第一个发觉的人才就是吴玠。 各方人才的思想工作也被张浚做得相当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同意跟金军硬拼。 但唯独有一个人不买账,这个人就是曲端。 曲端在西北不仅仅不听从经略使调令,还想杀自己的直属上司,也就是王似。 这就有谋反的意思了。 而张浚则在朝廷用自己的全家性命为曲端保证他不会谋反,后来还亲自给曲端拜将。 结果呢? 最后张浚还是听吴玠的意见,杀了曲端。 至于吴玠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老上司,理由也很简单。 曲端派吴玠去跟金军完颜撒离喝打,第一次吴玠直接把完颜撒离喝打得当场大哭起来。 第二次两军正要对垒,曲端突然让吴玠退军。 呵呵,两军对垒,说撤就撤? 只要吴玠敢撤,金军没杀过来,紧张的氛围,立刻让全军先崩溃。 打仗不是闹着玩的,许多士兵打仗之前甚至会出现应激反应,气氛压抑得可怕。 所以军队里一直有一句话:敢动摇三军军心者,杀无赦! 这个时候吴玠肯定不可能撤,结果曲端把吴玠扔下,先跑了。 这就是吴玠和曲端之间埋下祸根的原因。 曲端不是一般人,他打仗也很厉害,他知道临阵退兵是大忌,却还要吴玠临阵退兵,很显然就是想故意害吴玠。 动机就是吴玠被张浚看重。 所以,回到曲端这个人身上,他是一个很有才能,但是心胸狭隘、野心勃勃的家伙。 这人实在不适合待在军防要地,不然破坏性肯定比实际作用更大。 要知道,吴玠之前可是曲端手下最神勇的大将。 这是正史上的故事。 西北的节奏被赵宁的大战略改了。 但王庶依然一封奏疏,弹劾曲端! 弹劾的原因也很简单:不听调令。 他说的不听调令,是长安会战以后,陕西各路正在调度组建新防线,身为经略司统制官,不听从经略使统一安排。 这个罪名,在大宋朝可是非常严重的。 大宋对武将的提防,历朝历代最严重。 武将不听从调令,可以直接视为谋反。 所以,王庶的这份弹劾奏疏非常严重。 如果让京师那些文官知道了,肯定会炸锅。 但现在当事人曲端,来了京师。 曲端当然会来,因为赵宁给了他云麾将军的武散官。 武散官是武将中的闲官,没有具体的权职,主要跟俸禄挂钩。 品阶在从三品。 之前曲端的品阶是从六品,相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