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1章 朕专门割权贵富人的韭菜 (第1/2页)
年底军费就要花3000万贯,即便从全国各地开始收钱,年底之前运到北线,时间恐怕也非常紧张。 什么地方有钱来着? 当然宗室的口袋! 钱不少,田不少,生意不少。 这些家伙又不做官,没什么作用,撸他们是最合适不过的。 赵构一腔热血,被腹黑、无耻的狗皇帝骗得团团转,却浑然不知。 和赵构聊完后,赵宁觉得这事还没有结束,他转身让《东京日报》开始歌颂康王,说康王在北线出使金营多么勇敢,在大名府多么呕心沥血。 民间一时间,无不称赞康王之勇。 赵构在家里看到这份报纸,激动得差点没有流下眼泪。 一时间,康王的名望进一步提高。 如果腹黑王者曹阿瞒在这里,看到了这一幕,一定会笑着说:什么是捧杀,这他妈的就是捧杀! 这件事,更加坚定了赵构想要大义灭亲的决心。 六月底的时候,大量的粮食涌入汴京城。 经历两个多月的调运,汴京城的粮食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从邵泽清、李焕等人那里抄出来的一批粮食也先后投入到民间。 到六月二十五日这一天,赵宁得到消息,汴京已经有米铺开业,粮食价格定在三贯每石。 这个价格依然很高,神宗年间,粮价差不多是700文每石。 宋仁宗天圣年间,粮价在每石300文。 到了宋徽宗时代,由于蔡京乱印钱,粮价暴涨到3.5贯每石,甚至4贯每石。 不是汴京城涨,是全国各地都涨。 所以,朝廷的收入是多了,但其实都是撸的民间的羊毛。 这也是历史上,将宋徽宗定义为昏君,将蔡京定义为jianian臣的重要原因。 眼下,大批粮食进入城内后,粮价虽说还在3贯每石,但至少米铺开业了。 这意味着,民间的粮食已经开始恢复到金军南下之前的情况。 但这对许多老百姓来说,依然是非常痛苦的,因为粮价太高了。 赵佶和蔡京这俩留下的后遗症啊! 其实要快速让粮食价格下降一波,也有特殊办法。 什么办法? 抄家! 为什么抄家可以让粮食快速下降一波? 市场上的粮食,除了在民间流通,还在什么地方? 没错,在权贵老爷的粮仓里堆着,吃不完就烂掉。 例如邵泽清、李焕那些人。 他们只是一个缩影,宗室皇族的家里,哪一个不是吃不完的粮食? 六月二十八日,早朝。 赵宁坐在上面,说道:“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吏部侍郎陈介然出列说道:“陛下,臣听闻最近有一个名叫陈东的太学生,在农政司,出租良田。” “如何,陈卿就此事有什么要发表的意见?” “陛下,陈东没有吏部的委任,并非朝廷命官,他怎能代表朝廷去向民间租田?臣以为此事不妥。” “这件事你就不要多问了,是朕私人请他来为朕打点朕的良田,与朝廷之事无关。” “陛下,这……” “怎么,皇家私人的田,要如何处置,还需要你来过问?朝廷有这个规矩?” 这一句话就把陈介然怼了回去,他支支吾吾说道:“臣不敢。” 说完,便退了下去。 这时,康王赵构出列,他说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哦,康王有何事?” “臣要说濮王一事。” 赵构此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