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6章 庙堂之上有新政 (第1/2页)
六月初九,邵泽清的家产被清理出来,总价值200万贯! 一时间,在汴京城引起了轰动。 李焕的家产也不少,一共80万贯。 一个商人,家产竟然高达80万贯! 最耀眼的还不是家产,是良田。 邵泽清良田就有30万亩。 好家伙,比濮王更有钱。 这转运使的官职,真的是肥差中的肥差,更何况是京畿路的转运使。 这家底一翻出来,把赵宁刺激得差点没有骂娘。 更要命的还不是家产和良田,是粮食! 丫的邵泽清竟然私自囤积超过10万石粮食! 要知道,整个京师都缺粮,普通老百姓能吃一口饱饭都谢天谢地了。 这货居然囤积了10万贯,准备向东京城里的有钱人搞高价倾销。 李焕家中粮仓的粮食也更是堆得发了霉。 在金军围城,城内最缺粮食的时候,朝廷以盐引高价兑换,李焕竟然还压着粮食。 看来他已经算准金军退走后,粮价会进一步高涨,到时候再抛售。 这种金融手段好啊! 好得很! 还没完。 过了几天,高俅清查的那些商人,每一家都囤积了10万斤以上的粮食! 看完后,赵宁直接把桌子掀了:“匹夫一怒,尚且血溅三尺!这是你们逼朕的!” “来人!秦桧!让秦桧滚来见朕!这些囤积粮食的商人,全部给朕夷族!全部夷族!全部夷族!还愣着干什么!全部给朕夷族!” “还有那个王寻!朕要将他腰斩!” 六月的东京城,人头如韭菜。 杀得刑场上鲜血汇聚成小溪流。 一时间,官场上,商场上,心惊胆颤。 田和粮食,都掌握在官僚贵族和商人手里,一旦战争来了,朝廷必须高价购买。 议价权啊! 这要是再不改革,北方的军粮以后绝对是一个用几亿贯都填不满的大窟窿! 这要是再不改,打一次仗,官僚商人就肥一次,地方百姓就死一片! 六月十二日,大宋朝靖康年间的第一个新政,颁布了。 这个新政很简单:均田承租。 这一天早上,新政登上了东京城的报纸头条,却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 人们起初以为这只是朝廷在处置贪官的良田,并未太当一回事。 这个新政的核心内容有三点: 一、军功家庭,可领租十亩良田,免税十年。 二、无田者,可以领租五亩良田,头五年,每年每亩交税20斤,五年后,每年每亩交税10斤。 大宋朝每亩田每年的产量大约在2.3石(276斤),南方每亩田每年产量可以去到3.8石(456斤)。 五亩田,一年总产值1380斤。 一家五口人,一人每天半斤粮食,一天消耗按照3斤算,一年1095斤。 省出来285斤,给朝廷交20斤,还有剩余。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粮食有一定的耗损,也会遇到天灾。 不过总体来说,按照这个税,农民的负担会减轻很多很多。 什么? 大宋朝原本的赋税? 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大宋朝的赋税包括了,人头税、牛皮、盐、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