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青铜巨鼎  (第2/2页)
的意思。    胡子挑眉:“祖传手艺,千锤百炼,做梦都记着,哪里会丢?”    这里要说一说胡子的家庭背景。    他父亲是一代神偷,照个面,连对方内裤都能扒下来,一包方便面开一个小区说的就是他亲爹。    他母亲,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倒爷,专门走私国外家电。    所以说,胡子的家庭背景跟我差不多,满门忠烈!    我对胡子道:“米契身上胀鼓鼓的,我看不止有枪,还有炸药,你想办法偷点过来。”    “没问题。”    我们一行人踏入地宫。    走入墓门,视野豁然开朗。    和皇陵比起来,之前的土司墓简直是乞丐。    前殿极大。    三十二根直径超过一米的金丝楠木大柱,支撑穹形宝顶,宛如天盖。    地上铺满汉白玉,缝隙有鱼胶填合,万年不裂。    周遭绘以五彩、朱砂、琉璃,宫廷生活之奢华,宫女乐人无数,当中一冕旒男人,驾八马,伞盖玉翅,俨然帝王出行。    前殿中心,有一口巨大青铜鼎,里面有腐烂的牛骨头。    直径一米多,重达千斤!    三足。    四壁的饕餮、夔龙、兽面,活灵活现,    黄师爷止不住惊叹:“这,这是国宝啊,如此巨大的器型,古今罕见,放出去能成为任何一省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丁三壮望眼欲穿,火热道:“黄师爷,你给兄弟估估价,这玩意值多少钱?”    黄师爷恐惧地倒退几步。    尖叫:“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国宝啊!你看看这体型,看看这工艺,周边的失蜡法还有错金银技术。等等,你不会是想弄出去吧?”    丁三壮舔了舔嘴唇:“既然是国宝,一千万至少有吧?可以用铁锯把它割开,一块块运出去。”    一千多斤的铜鼎,想要完整弄出去,而且不惊动各方是不可能的。    我暗骂丁三壮不是东西。这种至宝,居然要把它锯成碎片。    “老三!”丁大壮吼了声,“不要打这口鼎的主意。”    “为什么啊?”    丁大壮给了丁三壮一巴掌。    看得出,他管教弟弟的方式很简单,非打即骂。    “你是猪头吗?”丁大壮呵斥,“这种国宝,市面上可以流通吗?别说这种巨型青铜鼎,就是盘子大的铜鼎,国内也不允许私人交易的,抓到就要吃牢饭。盗卖这种国宝,你想死不成?谁买得起?谁敢买!”    胡子也在流口水。    毕竟这玩意太值钱了。    “小虾,你说咱们......”    “怎么,你想吃花生米?”    “那,那还是算了吧。”    倒斗,归根结底,是混碗饭吃,没有人是奔着吃花生米去的。    齐云走过来,看我挺顺眼:“你不打青铜鼎的主意?”    “齐爷。”我称呼一声,“咱们都是小本买卖,有多大的锅下多少的米,这种国宝,不敢碰,齐爷有兴趣?”    “老头子我还想多活几年。”    “齐爷,这可有些怪啊。”    “说说看。”    “一个明朝的土司墓,下面藏着南汉皇帝的帝陵,帝陵里头,陪葬却供奉一件殷商时期的巨型青铜鼎。”    这件事越来越古怪了。    过于反常。    “既然知道古怪,就小心点,别稀里糊涂丢了性命。”    齐云提醒我一句,走到旁边角落保持沉默。    “你们来看。”黄师爷指着青铜鼎的腹部,“这下面有铭文。年代太久,铜锈很厚,你们谁带了洗铜水?”    “我有。”丁二壮递过去。    黄师爷小心翼翼。    尽管这东西带不出去。他用棉花签沾了一些蓝色液体,涂抹在铜锈部位,轻轻用衣服擦拭。    民国以前,没有专门的除锈手艺。    青铜器从地下挖出来,锈得跟个铁疙瘩一样,连花纹都磨灭不清,价值不高。    一般是用白醋煮。    但醋可能损坏铜质,不怎么提倡。    这就要提到一个民国奇人。    赵鼎。    他发明了一种除古董铜锈的手艺。    先用普洱茶的茶梗沫子煮成浓水,将铜锈的地方放在里面泡,再抹上小苏打,用沾了粗盐的猪皮烧热,不停在铜锈地方擦。    这是一大创举。    几十年前,国内官方除锈,考古都是用这个法子!十年慰风尘的南派盗墓手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