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五鬼搬山  (第2/2页)
安无事的,只有边境有少许摩擦。    两国也时常有商队往来,广泰对登州熟门熟路,用了少许时间,便替杨明等人办好了通关文牒。    杨明特意让他不要用石家的名号,而是借用了高丽商人的名号。    万一真的查到他们身上,这个屎盆子扣在棒子头上,是再好不过。    他们一行人稍作乔装打扮之后,便离开了登州港。    可没想到出城之时,却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守门的士兵拦住了他们,一脸狐疑道:“你们是高丽人?”    杨明余光扫了一眼众人,愣是没看出哪里漏了马脚。    高丽人跟汉人都是黄种人,单凭长相,不应该看出什么破绽啊。    他上前一步,cao着熟练的官话道:“回禀军爷,小人是高丽开京人士,随家祖去白京采购一批丝绸和瓷器回去。”    白国入主中原之后,大力实行汉化,两国的官话是一样的,只是口音有少许不同。    而高丽原本是大兴的附属国,后来又成了白国的附属国,凡是经商的人,也必须学官话,甚至还学得很好,一点口音都没有。    杨明向广泰取过经,这些门面功夫做得一丝不苟。    “生面孔啊,俺怎么没见过你们?”    士兵说着伸出手,搓了搓手指。    杨明终于发现自己错在哪了。    他忘了行贿。    若是在自己的国家,士兵还不至于明目张胆向他们索要贿赂。    若是他用的是大兴商人的身份,同样都是汉人,士兵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现在他是个假棒子,就俨然成了白国士兵眼中的一块肥rou。    杨明痛快地捡出几块碎银交给士兵。    士兵掂了掂,满意地点了点头,放行了。    接下来的路,同样的画面反复出现。    路过城池要给,经过驿站也要给,还没走到海津镇,光是过路费,杨明就给出去了一百多银子!    这笔账,杨明又算到了宋宏头上。    广泰那边能不能成功,他不知道。    但他这边势在必得!    七月十五,中元节。    鸿胪寺丞聂宜修带着一千禁军,驻扎在海津镇外十余里路的山脚下。    放眼望去,此处人烟稀少,只有山头孤坟还飘着烟灰纸钱。    入了夜,仿佛鬼影重重,不免有些阴森恐怖。    聂宜修却心情大好。    此地离白京只有二百里路了,接近目的地,他的心防也就渐渐松懈了下来。    白国太祖是个极有雄韬伟略的明君。    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汉文化,促进汉夷两族交融,提拔汉官主政,军权却牢牢掌握在夷人手中。    二十多年来,白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境内也就比大兴要太平得多。    这几天,别说是流寇,他们就是连流民都没遇见过,可见白国何等兴盛。    反观大兴,内忧外患,层出不穷。    此消彼长,长此以往,大兴危矣。    作为大兴臣子,聂宜修有时也不免有些忧心。    幸好,天佑大兴,在将亡之际,给了他们一个英明神武的储君。    太子殿下文武双全,必能力挽狂澜,再创盛世!    而眼下,他要做的就是助太子一臂之力,取得天下民心!    而他亦可以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将权相秦献忠取而代之。    聂宜修心里美滋滋的,连脑子都有些晕晕沉沉,俨然有几分醉意。    他下意识吸了吸鼻子,闻到了一股花香。    怪了。    此地有花丛吗?    不等聂宜修想明白这个问题,他便一头栽倒,昏了过去。    山头上,杨明鬼鬼祟祟地探出个脑袋。    他的身前放着一个开封的坛子,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大力扇动着。    一股清风吹过,将芬芳撒遍山脚营地。    营地里的人,接连进入了梦乡。    ……墨书的史上第一败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