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软饭真香!  (第1/2页)
    “明郎若是有意,不妨去看看再说。”    石慧娘看出杨明有些顾忌,神秘一笑道:“岛上还有些东西,定会让明郎大吃一惊。”    杨明确实有些不好意思。    既然是石家先人留作后路的小岛,条件一定极其优越。    但石慧娘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不免被勾起了好奇心。    五月十二这日清晨,杨明便带着杨重,随石家的商船出发了。    石家的商船是大兴典型的五千料大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可以破浪而行。    但与一般商船不同的是,石家的商船往往会配备两艘多桨船,作为护卫。    多桨船原是大兴水军发明的战舰,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长大约二十四米,阔六米有余,船体显得十分细长。    船上用桨四十二支,可载护卫二百人,往来极轻便。    石家的海上商队,一共有一千多名护卫,武备齐全,个个都是久经历练的好手。    在火器尚未出现的时代,已然算是一股非常强大的海上力量了。    路上,石家的护卫们争先恐后地向杨重示好,瓜果蜜饯不要钱似的送上来,甚至还送来了两坛子杜康酒。    杜康酒还没有卖到明州来,多是托人从平江府捎过来的,一坛杜康酒到了明州,起码要五六两银子。    这些护院这么有钱?    杨明一脸纳闷。    石慧娘笑着解释道:“明郎有所不知,多年前,杨教头曾随石家的商船出过海,那一次不巧遇上了海盗,幸亏杨教头出手相助,商队才毫发无损。”    “杨教头对他们有救命之恩,又怎能不表示心意?”    杨重颔首道:“老夫在大兴久寻后人无果,便想着会不会是到海外避难去了,所以才搭了石家的商船,去海外寻了一阵。也是举手之劳罢了。”    这爷爷也是真不容易。    为了找杨家将的后人,都找到外国去了。    杨明好奇道:“爷爷,我爹在平江府那么出名,您怎么没有上门来问问呢?    杨重一言难尽道:“你爹身长只有五尺,老夫,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啊。”    他们杨家人天赋异禀,历代子孙都是人高马大的身材。    他是听过杨山的名号,可他怎么想也想不到,自家竟然会出这么个怪胎。    要不是来福唱的战歌,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还真想不到这份上。    不过,又是并州人,又是双生子、七星儿,还有六位胞兄。    杨山是他的亲侄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石慧娘看着杨重若有所思。    杨明跟她说过,杨重是他爷爷的结拜兄弟。    可看杨重对杨明的信赖,却不像只是对干孙子这么简单。    若然杨重的身份真像她爹猜的那样,她的好明郎当真是捡到宝贝了。    话说着,船队逐渐偏离了航线,海上的商船越来越少,就连岛屿也几乎看不见了。    又开了一个多时辰,才算到达了目的地石林岛。    杨明和杨重打量着四周,频频点头。    此地不仅远离航线,更难得的是,这一路走来,几乎都没看见什么小岛,人烟罕至,位置十分隐蔽。    船只还未停稳,石慧娘便指着小岛道:“杨教头、明郎请看那边,那便是岛上最出奇的景观石林。”    杨明循声望去,沿着海岸线,竖起了一溜岩石柱,悬壁陡峭,怪奇险峻。    他不通兵法,但杨重却一眼看出了这里的战略价值。    这片石林,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不仅可以防海啸,防飓风,更可以抗击海盗,对他这种兵家来说,是梦寐以求的风水宝地。    “船坞和房子都修在石林后了,还需换马前行。”    观望了一会石林,下人牵来几匹马,石慧娘示意他们上马前行,她跟杨明同骑。    岛上的风貌保存得非常完整,除了沙滩便是茂密的丛林,林间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