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招工  (第2/2页)
六那样的孤儿,则是靠农忙时给村人帮手,谋些吃食。    没有张三帮忙,他一个外来户,想在这里招人确实不易。    得有一个合适的契机。    张三慢悠悠地跟在他后面,一脸看戏的表情。    这小子口气挺大,他倒想看看,没有他开口,哪个敢去酒坊做工!    二人徒步走进村口,便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阿公早。”    “三爷早。”    “杨大官人!您来啦!”    “谢谢大官人昨天的酒菜了!”    古代民风淳朴,乡下人不识字,想法也就比较单纯。    因为一顿饭,他们就把杨明之前在村里勾搭大姑娘小媳妇,惹得鸡飞狗跳的坏事,都揭过了。    杨明不着痕迹地打量着村人。    看得出来,张家村的人过得不太好。    这么冷的大冬天,他们身上却大多只穿了一件粗葛布衣,个个被风吹得满脸通红,好些个连鞋子都没有,赤脚走在地上。    手脚粗糙,指甲盖里全是泥巴。    只要工资开得够高,想让他们做事应该不难。    “谢谢大官人,让老汉在临死前还能吃上一顿饱饭,不至于当了饿死鬼。”    杨明正想找机会开口,便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循声望去,是一位老人。    说是老人,可看这身板,腰不弯腿不哆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这怎么看也不像要死的人啊?    他不由好奇道:“老人家,你生病了?”    老汉愣了愣,苦笑道:“不是,老汉身体好得很。”    “只是今年地里收成不好,老汉家里人多,明年的丁税是交不齐了,老汉一把年纪了,砍头就砍头吧。”    丁税,就是人头税,交不上,不是砍头就是流放,确实很严重。    只是他没记错的话,丁税每人每年才收三百多文钱,并非一个大数目啊。    杨明费解道:“地里收成不好,老人家为何不去城里打工?”    老汉苦笑道:“老汉这把年纪,又大字不识一个,怎么会有人雇用。再说就是有人请老汉做事,一天二三十文的工钱,还不如种地呢。”    “这??你们这一年到底能挣多少钱啊?”    这把杨明整不会了。    一天二三十文钱的工钱,够干嘛?    他昨天在城里一顿饭就花了五六百文钱呢。    村人们纷纷看向张三。    张三心平气和道:“这有什么不能说的?杨大官人既然问了,你们便说给他听听。”    村人们这才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杨明恍然大悟。    实在是这败家子,太不识人间疾苦了。    一两等于一千文。    一个农夫,即便丰年,一年的收入也就挣个二十两左右,算下来一天五十文钱上下。    进城打工的那些人更惨,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粗重活,却连一天三十文钱都够呛。    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应付苛捐杂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张家村在这十里八乡已经算是过得不错的了,近几年没有饿死过人,也不曾出过卖儿卖女的事情。    但以杨明的标准来看,张家村的经济水平,完全可以算是赤贫了。    这,只要钱给够,招工难道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杨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    他幽幽长叹一声,当即飙起了演技:“各位乡亲父老,遇上我,你们走大运了!”    “我不只可以请你们吃一顿饭,以后,我还能让你们顿顿都吃上饱饭!”墨书的史上第一败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