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章 新钱铸出来了 (第2/2页)
元”…也确实是朝堂上讨论了许久,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字。 常说一贯钱、一贯钱,这里的“贯”并非指的是货币,而是一种“把物体串成一串的状态”。 现在新钱是一枚、一枚的,若是用“贯”很容易造成误会。 用“两”也不行。 虽然白银、黄金偶尔作为货物、或者是以物易物交易中的一环——通常会说,几两白银、几两黄金。 可“两”也不是货币单位,而是重量单位。 若是把最大的货币单位定为“两”。 会不会产生这样的事? 一名商贾掂了下钱,把眉一挑:“我这货可是二十两的,你给我的这钱,可是一两都没到。” “你是不是想吃霸王餐?” “给钱,把钱给补足!” 他们考虑了一下,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很容易发生的。 不是他们看不起普通百姓,而是普通百姓的脑子里没有这样具体的概念,他们根本就不会察觉到这一番话里,其实是把货币单位、重量单位给弄混淆了。 他们只会觉得这名商贾说的很对。 人家货物是二十两的,自己只给了二十枚钱币,凑不够二十两,最多会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可面对狡诈的商人们,他们只会老老实实地解开自己的荷包。 商量来商量去。 决定用“元”这个字。 首先“元”不是一种单位,其次它的笔画少,可以比较容易的印在钱币上,而且它的寓意也很不错。 它既有“第一的、居首位的”含义,也有“开始、开端”的意味。 新钱法对于大唐而言,不就正是一种新的开始吗? 许墨拿起一枚货币,是最小的那枚,在手里掂了掂,分量不是很重,能看出来混杂了铜铁,但主要材料应当是锡,还用了一些其他金属,不过专业之外的知识,他也说不上来。 设计还是保留了“天圆地方”的设计,圆形的钱币,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孔,左右对称的印着货币的价值。 正面是“一厘”,反面是“1厘”。 用上了许墨推广出来的那种符号数字。 除此之外,和之前货币相比最大的改动就莫过于,钱币上终于有花纹了,这一枚一厘的硬币上,印了一条小鲤鱼。 “真伪是怎么辨别的?”许墨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开口询问道。 说起这个,李世民就有几分自得:“首先就是这个重量,它比铜要轻,但比铝要重。” “其次就是这个纹路,你看到这条鲤鱼了吗?” “这鲤鱼上面共有一百零八块鳞片,为了做出这样的模具,将作监那边可是费心费力研究了许久的。” “只有最顶尖的匠人才能够把这个模具给做出来。” 许墨一挑眉,点了点头。 其实只要有心,无论什么样的防伪手段都没有办法防止做假钞,都是人做出来的嘛,凭什么你能做出来别人就不行。 所以应对假钞最好的办法在于什么? 最好的办法就在于调动资源,让货币成本把控,在一个对自己而言可控,可对其他人而言,做一枚硬币出来的代价,还要超过一枚硬币的价值。幸福的爬爬虫的大唐超市:开局辣条辣哭李世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