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番薯轮种 (第2/2页)
西民乱事,臣这些时日,一直在跟农科的人,在一起探讨。 能否趁着此次春耕到来之际,在试种番薯的这些皇庄,谴派农科官吏,跟随所种育秧番薯。” 作为高产的农作物,由于是舶来物的缘由,使得大明对于番薯的种植技术,都在摸索和总结之中。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但生活在神州的族群,乃是最会种植的族群,若是没有这次所遭遇的问题,徐光启或许不会这般着急。 然眼睁睁的看着天子所遇处境,国朝所临格局,并非徐光启所能眼睁睁的在旁看着。 “徐卿…对待试种番薯一事,可有多少把握?” 崇祯皇帝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应该也清楚,朕很是重视此事,若番薯试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朕必将要在大明各地推广种植。 特别是山陕、辽东等地,对待粮食的需求,可谓是极大的,此事若不能有所成效,那朕是不会允许的。” 虽说番薯、土豆等物,在万历朝,甚至更早一些,就通过西洋海船,传播到了大明治下。 但真正等番薯、土豆等物,开始在神州种植开来,那都等到鞑清的康乾年间了。 对待外来物种的接受程度,尚且经历这般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在思想方面的守旧程度,是何其顽固的存在。 好在崇祯皇帝已然想好了对策,利用银钱大批收购,以此来叫底层百姓,大范围的种植番薯、土豆等物,通过生产烧酒等物,来更换方式售卖出去,只要坚持一到两年,就能逐步叫更多的人接受。 等到日后灾害愈发频繁之际,即便无需国朝来强迫种植,那底层的百姓也会主动去种植的。 毕竟连观音土都能吃进肚子里,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臣不敢说有绝对的把握,但也有七成把握。” 徐光启神情严肃,作揖行礼道:“若是小范围的试种,想要总结相应的种植经验,肯定是缓慢的事情。 但若是定在遍布北直隶的皇庄,各处都总结相应的经验,到时再汇总到一起,那才能在日后,先行在北直隶治下推广种植。” 但凡是没有这等紧迫的事情,徐光启肯定会选择稳妥的方式,可现在却不能稳妥了,必须要适当的迈开一些步子。 “行,既然徐卿这般说,那朕就恩准了。”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朝徐光启走来,托起双臂,正色道:“番薯种植一事,徐卿必须要重视起来。 朕会叫内廷,给各地的掌庄太监传旨,叫他们全力配合农科的官吏,不管有任何所需,都全力满足。” “臣领旨谢恩!” 徐光启闻言,当即应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做好此事,尽早叫番薯这一良种,在最短的时间内,于我大明治下种植起来。” 徐光启所想的这些,正是崇祯皇帝所念,粮食,是步入小冰河时期下,大明所最紧缺的存在。 如果能多一口口粮,那大明就能少死很多的人!仗剑至天涯的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