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5章 手术做得烂,人与人的区别太大了 (第2/3页)
急给患者做相关检查。在检查结果没有出来前,绝对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敢说给患者使用融栓药、动手术。 如果非得设定一个残酷的抢救条件,接诊时患者昏迷,接诊医生凭经验知道患者是心血管堵塞。甚至接诊医生凭借高超的医术与丰富的经验,能够推断出是哪根冠脉被堵了。 这时候紧急介入通栓,可以救回患者的生命。 如果一定要等到做完CT甚至是造影检查才能确定手术方案,病人一定死亡。 请问这时候是凭借接诊医生的经验,先做手术救人,还是坚持等检查结果出来? 很遗憾,明知道患者等检查结果出来会死亡,还是得等。 不是医生见死不救,而是没哪个医生敢拿自己的前途与房子进行一场豪赌。万一病人没能救回来,家属告上法庭,医生十有八九完蛋。 为了自保,医生只能等检查结果。 在等待过程中,只能做一些基本的抢救措施,绝不敢开刀、介入手术。 ….甚至包括用药都是极其谨慎。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不是医生不近人情,没有同情心,而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cao作。 “这个患者进行了空肠与食管吻合,我根据她的症候、手术方案,大胆推断她的病因很可能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胆汗、胰液发生了反流。” 周灿给出了诊断结论。 乐主任听后,陷入沉思。 “反流液多为碱性,没了胃部的胃酸中和与缓冲,所以它对食管黏膜的侵袭性更强。于是每当反流发生时,患者便会感到胸骨后疼痛难忍,食欲自然而然的减退,身体长此以往,必定体质严重下降。” 他根据周灿的结论做出了进一步分析。 周灿只是笑着点头,表示正是如此。 “那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乐主任虚心向他求教。 病因找到了,而且不是立刻致命的那种,留给医生充足的救治时间。 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治疗,改变患者的现状。 “这个已经做完了手术,恐怕有点麻烦。如果没做手术之前,倒是有办法解决。” 周灿的表情变得严肃。 他不是神,有些术后并发症几乎无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前一位手术医生都已经把患者某一部分组织给切除掉了,他就算知道该怎么救治,也没办法。 “是我把手术做烂了吗?” 乐主任也是一个聪明人,尽管周灿没有明说,他已经明白了几分。 有水平的医生,一般都不会去批评其他医生的手术没做好。 最多就是像周灿这样,稍微点一下。 基本上也不可能去追究上一位手术医生的责任。因为患者做手术前,家属都是签了字的。完全知情,并且同意这才做的手术。 即便明知道手术前的签字会带来巨大风险,但是基本无解。 该签字时还得签。 家属不签字,那就没办法手术。 只能换一家医院。 而且家属的专业水平肯定远不如主诊医生,拿着、知乎等网上科普的医学知识去教医生如何定手术方案?别搞笑了。 只要有家属敢这么做,主诊医生解释不通以后,直接就会放弃,让家属另找高明。 现在有些聪明的患者和家属,在手术前喜欢多问几家医院,敢于对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进行多重比较。这其实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必须是慢性疾病,并且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与金钱、精力多跑几家医院。 如果选择的医院都是大院,基本上能够规避一些潜在风险。 周灿对于乐主任的询问,还真没办法正面回答。 即便两人关系不错,当着乐主任的面,承认他把手术做烂了。这是极其愚蠢的做法。 人家就算当面没什么意见,背后肯定会有一些想法。 要是碰到那种夜郎自大型的医生,直接反目成仇都有可能。 ….“周医生,那这个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还有办法解决吗?” 乐主任换了一种方式发问。 “把您的手术方案与手术记录给我看看,然后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段,再给患者做一个24小时胆红素监测检查,可以的话,最好辅以胃镜检查,主要观察一下胆汁反流的情况,明确病因。” 周灿并没有贸然‘指点江山’。 能看出来,随着他的从业时间越来越长,医术水平越来越高,做事情,说话,反而都变得更加谨慎。 这也是所有医生进化后的共同表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