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8章 力挽狂澜,杨青主任的担忧 (第3/3页)
。 一个医疗小组就相当于一台完整的机器,它的运转,离不开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 万三烙的本领不算特别出众,但是在住院医师里面绝不是垫底的存在。 只是因为周灿太妖孽,所以对比之下才会黯淡无光。 “行,这一个月我便是天天住在医院,也会把本组的住院病人管理好。冲锋陷阵的活干不了,那就给你们当好后勤。” 万三烙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是非常高兴。 说真的,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万三烙没有像另外三位医生那样叛逃到其它小组,已经非常不错了。 至少人品方面有保障。 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 现在周灿把组内最大的问题解决了,每个人都充满希望,充满斗志。 这个小组的士气,瞬间恢复到了满值。 …… 一连过去了五天,周灿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手术能力越来越强。 要不是乔雨在神外培训,他都想要把她叫过来帮忙。 想到在普外科只呆一个月不到了,到时候周灿一走,她不可能跟着走。此事只得作罢。 按照周灿的规培计划,普外是他在外科的最后一站。 因为普外包含了肝胆、肠胃、胰腺、乳腺、泌尿等等。 其中最难学的就是肠胃。 因为这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有着各种各样的罕见疾病,让人无比头痛。 周灿即便在消化外科混了三个月之久,仍然不敢说自己有多厉害。 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以及由消化系统引起的各种疾病,更谈不上博学多知。 顶多就是略知一二。 本来,按照周灿的想法,在普外科至少应该规培三个月。 因为在普外科可以见识到各种各样的常见疾病,以及一些闻所未闻的疑难杂症。 杨青主任与手下的几个医生坐在办公室内讨论手术病例,为一些重点病人制定手术方案,或者共同会诊,争取查明病因。 有些高难度病例,即便是他的整个团队合力诊断,也无法明确把病因诊断出来。 这种现象不单纯是他这个小组,而是整个图雅医院,乃至全世界的所有大医院,都存在这种现象。 很多病,医生没办法查出病因与病理机制。 有的可以用药物控制,有的只能对症治疗,给予生命体征方面的纠正。 “今天有两个病例没能诊明病因,确实挺让人遗憾的。” 讨论得差不多了,杨青主任做出总结发言。 “杨主任不必担心,这两位病人的病因极其复杂,咱们无法诊断,其它小组那就更加不行。这两例疑难患者,本身已经在多家大医院求诊过,同样没能查出明确的病因。” 一位胖胖的副主任医师说道。 “说是这么说,可是这种疑难病人若能诊断出来,并且成功治愈,可以为咱们小组加很多分。更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优秀病例。胰腺与乳腺,都是两个前途非常不错的医学领域。我可不想失之交臂,到时候被别的小组夺了魁。” 杨青主任多少还是有些担忧。 害怕阴沟里翻船。 这次建设新的亚科室,医院方面评选各小组的擅长领域时,除了看这一领域的普通病例治愈量,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那就是疑难病例的诊明及治愈。 名医是怎么来的? 就是别人治不好的病例,你能治,你就能够借机打响名气。 一个医生再厉害,哪怕治愈了五千例普通病例,但是他成不了名医。 如果他能治愈十例高难度的疑难病例,那些都是别的大医院,别的专家、名医们治不好的病人,所产生的名人效应,将会远超那个治愈了五千例普通病例的医生。 医院如果要树立招牌,也会首先考虑这位治愈了十例高难度疑难病例的医生。 为什么评副高、正高职称,那么看重SCI论文的发表量及影响因子? 就是因为能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可以在那一个医学领域产生轰动效应。病人也好,医学界的同行们也罢,都认这个,相信这个。 “对了,柳副主任的小组最近怎么样?走了三位医生,相信他们做的手术量,肯定要大幅减少吧?” 杨青能够带出这么优秀的小组,并且始终保持综合实力名列前茅,靠的不仅是过人的医术本领,还有着很高的智慧与管理能力。 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这是很多高手都喜欢玩的套路。 柳副主任别看只是个副主任医师,但是他的手术能力相当强,诊治经验也是极其丰富。甚至比杨青还要更丰富。 毕竟杨青要比柳老年轻好几岁。 “似乎并没有减少呢!” 一个主治医师小心的回答道。江边鱼翁的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