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_第161章 来自邺副院长的善意,运尸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章 来自邺副院长的善意,运尸门 (第2/3页)

严重感染之类的病人,神外接诊的非常少。

    “第二种,高危患者。这类患者以患有潜在危险的基础疾病,可能正准备接受风险较高的有创手术。比如重症胰腺炎、重症哮喘、器官衰竭、产科重症等等。这类病人收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他们的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为原则。”

    有很多病人,等待手术期间不住进ICU,可能永远达不到上手术台的标准。

    这时候果断选择住进ICU,先保命,再择期手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很多人认为住进ICU病房就是烧钱,其实恰恰相反。

    有时候也许反而能够节省医疗费。

    试想,当各种并发症爆发,那个抢救费用是非常惊人的。

    而且会极大的延长出院时间。

    “第三种,一些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患者,重症室可以帮助他们度过急性期,力争帮助患者回到原来慢性疾病状态。比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加重期患者就是这一类。”

    这种病人很常见。

    有钱能买命,往往指的就是这类患者。

    他们住进ICU,真的能够躲过阎王索命。

    撑过去以后,他们又能很好的活着。

    “第四种,疾病出现不可逆的恶性化患者。比如大出血且无法有效止血,又或者恶性肿瘤临终状态患者。还有就是高龄等待自然死亡的患者。收治这类患者更大的意义是体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最后这种患者,多是有钱人家,钱太多了,没地方花。

    一般来说,只要家属不让拔管,这类病人在ICU可以住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基本上只要没出现脑死亡,就能一直让他们住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类患者住进ICU后,几乎很少有人能活着出去。

    他们进ICU之前,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局。

    纯粹就只是为了让生命延续更长,仅此而已。

    当然,也必须意识到,这类患者的亲属愿意支付昂贵的医疗费,是对亲情的难以割舍。

    比如做儿女的,不想看着养育自己长大的父母离世,愿意倾其所有,哪怕只是让父母在这个世界上多停留那么一秒。

    “重症医学科的病人来源,大致就是这四类。给大家如此详细的介绍,是为了让你们进去工作以后,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每一类病人的治疗方向和目的。”

    负责人朗声说道。

    四类病人,每一类的治疗侧重点都不一样。

    为手术做准备,那就必须想办法减少并发症,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撑。

    为了延续生命,那就想方设法保证病人不死亡。

    周灿听完后,已经初步感受到了重症医学科的紧张氛围。

    “重症医学科收入病人时,除了要看上述给出的四项标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死亡率评分。比如拿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为例,根据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评分,用于预测死亡率。评分,15——35分,即死亡率高于15%,低于85%,最合适住ICU病房。”

    这个评分标准目前基本上是各ICU的收治黄金标准。

    死亡率低于15%,一般都是专科ICU,或者普通病房收治。

    死亡率高于85%,除非家属真的是家里有矿,不然医生出于良知,会建议让病人在抢救室渡过最后的生命余光。

    当然了,这个标准不可以搞教条主义。

    有些病人的死亡率预测高于85%,但是主治医师认为住进重症病房可以抢救一把,只要熬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就有可能会有好转,那肯定要收治。

    降低本院病人的死亡率,这才是重症医学科建立的根本目的。

    “接下来说一下分组,临床医疗组分为三个组,三班倒,八小时制。护理组有五个组,工作时间是12小时制。重症医学科属于高强度工作,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

    医生与护士的配比,大概是一比三左右。

    一个医生配三个护士。

    每个床位的病人享受到的服务都是一对一。

    一位医生最多管三张病床。

    这就像一个战场,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锋陷阵。

    “好了,该介绍的基本介绍完毕,有不懂的,你们可以找机会请教上级医生。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在重症室内工作时,最好少说话,多做事。你们的上级医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处理每一个突发的情况,如果你们不分时候的提问,打断他们的思路,轻则被骂,重则送到我这里来,让我来教你们规矩。”

    负责人先是给三十二个规培生讲了一下规矩。

    与普通科室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在专科病房,医生的状态更放松。别说是提问了,就算闲聊那也是常有的事。

    “下面开始给你们分配带教的上级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